湘潭:农业结构调整的“柳桥村速度”
眼下已经进入早稻收割期,且中稻长势良好,可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的6650亩稻田里,却看不到一株的水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中路铺镇政府,我们从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梁军处了解到,在这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该镇的调整任务达28000多亩,是全县乃至全市调整任务最重的乡镇之一,而柳桥村则属于连片调整区,全村6650亩耕地的种植结构调整任务必须在3年内完成。“在柳桥村党委一班人的领导下,仅用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该村就完成了原本计划用3年完成的任务。”梁军说。
为了探寻这背后的秘密,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柳桥村村部,见到了该村党委书记曹铁光。
当被问到在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中,柳桥村为何如此快速、顺利地调整到位,背后有何秘诀和经验时,曹铁光谦虚地说:“谈不上什么经验,无非就是公正公平、坚持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而秘诀则是——脚踏实地的干。”
曹铁光告诉我们,要让种粮为生的农民去种植别的作物,难度可想而知,但再难也得去尝试,任务必须得完成。那段时间里,支村两委一班人全体出动,挨家挨户地宣传发动,全村还开了130多场次会议,总算做通了全体村民的工作。
在开展全面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统一规划、统一推进,村里建立了统一的土地流转平台,按每亩400元/年的价格,将全村70个村民小组的6650亩耕地流转到平台中,以便因地制宜、统一安排种养项目。同时进行的还有项目准备和招商工作,包括湖南永湘海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内的13个项目经营主体很快先后到位,引进的反季节水果——夏橙苗本基地开建,目前11万株夏橙苗木长势良好……
农业结构调整既是为了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确保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从提高收益的角度来讲,项目的选择尤为重要。
柳桥村选择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夏橙。夏橙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新西兰、阿尔及利亚等国的亚热带水果,对湘潭的气候来说比较适应。这种橙子不像其它橙类品种在秋冬季成熟,其成熟期在每年的清明到中秋之间,而且随卖随摘,市场价在6元/公斤左右,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在5000公斤以上,效益十分可观。今年该村将种植夏橙1200亩,明年发展到3000亩左右。
第二个项目是在本地久负盛名的小籽花生的种植。小籽花生在中路铺一带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当地有人曾创下过亩产225公斤的纪录。花生属于耐旱的旱土作物,很适合在那些相对缺水的高梢田种植。因当地村民对种植小籽花生有经验,也有信心,所以该村今年一下子就种植了800多亩,至于种花生的效益根本就不用担心,既使按平均亩产150公斤、目前30-36元/公斤计算,效益也要比种植水稻高出好几倍。
小龙虾近年来特别火,价格也是一路飚升,柳桥村这次也把小龙虾养殖确定为调结构的重点选项。由于村民没有养殖小龙虾的经验,村里经多方打听后请来了一位有着十多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的能人作为技术带头人,并帮助他建立起面积上百亩的示范基地。在示范带动下,该村目前已形成了5处连片、总面积达800亩的小龙虾养殖规模,从4月份投放虾苗至今,有部分养殖户已收回全部投资,预计全年收益可达15000-20000元/亩。
该村结构调整的第四大块是莲鱼共养,莲鱼共养的技术目前已经完全成熟,所以推广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一些,目前该村地势相对较低的水田除部分养殖小龙虾以外,其余基本上都是采取莲鱼共养的模式,总面积在1200亩左右,每亩纯收入预计可达5000元。
除了以上四大项目外,该村其余2600亩左右的耕地也都种上了大豆、玉米等作物,等找到更合适的项目和品种以后再作调整。在曹铁光看来,结构调整并非只是上级下达的任务,更是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的绝好机会。